今天是: 首页 基本概况 政务公开 园林要闻 城市绿化 在线办事 公众参与 创建园林城市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建园林城市 > 创建动态
六安市城市园林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编辑日期:2008-5-20  作者:日博网址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保护与提高,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要保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唯一能够以自然更新方式改造被污染环境就是园林绿地。为此,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为关系我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急切任务。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署下,在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思路指导下,我市园林绿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而提升了城市的形象,美化了城市的景观,改善了生态环境,园林绿化工作呈现良好态势。现将园林生态建设中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标准制订并严格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由上海同济大学权威专家编制完成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他们多次听取市内相关部门、专家、市民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城市绿地布局的均衡性、地形地貌特征、城市主导风向、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多样性及乡土树种选用等因素后,严格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标准编制而成的,并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的城市绿化建设分步实施方案,该方案经国内风景园林专家评审、修改,2005年12月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它成为指导我市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高度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严格执行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同时,对每个绿化项目进行高标准单项规划,许多新建、改建的绿化项目的规划设计都是请上海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的规划设计机构完成的。规划设计时,我们要求既要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我市千年古城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又要把生态效益放在突出位置,体现生态文化。绿地单体方案由规划委员会审批,施工图设计经审图中心进行审核后实施。
  二、不断加快绿地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大幅增加绿量
  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城区绿化在市委、市政府“打通干道、拉开框架、完善设施、强化功能”的工作目标指导下,本着“治理脏乱差、还绿水清山于民”的原则,全力以赴投入大规模绿化工程建设中,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建绿、改造还绿、拆墙透绿”等多种手段,以提高公共绿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公园绿地和道路景观建设,迅速增加绿地总量。使得自2000年以来,共新建、改建、扩建公园广场9个,新建道路绿化40多条,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95万平方米。另外还通过宣传、动员、发动市直单位有计划地参与义务植树,构筑了城市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2007年城区义务植树达10万株。到目前为止,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达1324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1%,绿化覆盖率达到36%,人均公共绿地7.7平方米。
  三、突出特色水文化,挖掘个性化内涵
  举世闻名的世界七大人工水利工程之一的淠史杭总干渠和老淠河像一条银色的项链环绕着我们整个城市,形成了我市最突出的城市个性,结合这一特点,在河流的两岸,根据各段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这两条水系做文章,构建城市“绿带、蓝带”,先后建成了滨河公园、水上公园、新河景观带等大型公共绿地。在规划设计中,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带状绿地的联结,使沿河两岸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特色绿地网络系统,让城市与绿地融为一体,彻底治理了原来的水环境,不仅对增加城市总的园林植被数量发挥群体效应,而且对扩大其总体生态效益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对保持我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公园、广场建设提升城市品味,街头绿地促景色丰富
  公园、广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城市客厅”,它既是本城居民休憩、活动的场所,更是外来人员了解城市文明的窗口。因此政府十分重视公园、广场的建设资金投入,加大公园广场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品味。近年来,我市相继新建、改建了滨河公园、中心广场、北塔公园、九墩塘公园、市民广场等9处大型“开放性”公共绿地。这种“开放性”并非完全是指游人的自由进出,而又是指公共绿地与城市关系的开放性,即公共绿地与城市关系的完全融合,将成为一块融合周边城市空间的场地,成为组织城市空间的手段。公共绿地不再是城市中的绿色孤岛,它将与周边环境、建筑、空间等统筹规划,使周边的建筑、空间融入公共绿地,也就是说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不再孤立进行,而把它作为组织要素,与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区块(组团)统筹规划,使其与周边环境、空间、建筑完全融合,形成整体空间形象,既美化了城市的环境,提供了市民好的去处,有体现了人与环境、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理念。
  城市不仅需要公园、广场等大型公共绿地——城市之肺叶,更需要布局合理的街头绿地——城市之肺泡。街头绿地服务半径小,更亲近城市居民,形式多样,雅俗共赏,且占地小,投资少,因此我们结合城市建设和改造,见缝插绿,增加街头绿地数量,方便了各类城市居民就近游憩。沿街建筑留有足够的建筑红线退让,并进行了绿化建设,如地税局、广电中心等单位门前,都退让出大面积空地用于绿化,形成丰富多彩的城市街景。
  五、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注重突出地方特色
  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高楼林立,只有大树可以显示她的岁月沧桑、悠久历史。古树名木是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延续,在当前保护好古树名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古老的六安,素有“九拐十八巷”之称,在现代化建设中,拓宽道路、老城改造,古树名木的保护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为认真落实《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将古树名木的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为此,我们组织人员对市区古树名木予以登记造册,共260棵树进行了挂牌保护。在恒宇小区建设中,为保护英王墓旁的一株紫树,市规划局、市园林处专门拿出保护方案,并敦促开发商几次修改规划方案对大树予以保护;在东大街改造中,对人行道旁的一株槐树专门修建花坛进行保护;在大别山烈士纪念园的改造中,我们为保护大量乔木,多次现场修改方案,对一株倾斜朴树专门立支架保护;在淠河路施工中,为保护一株银杏,专门召开了方案评审会,改变了道路走向来避让。这些做法,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也为市民爱绿护绿起到了表率作用。
  在城市绿化的树种选择上,大量采用了桂花、银杏、乌柏、冬青、合欢、三角枫、紫薇等乡土树种,并引种驯化了一些适应能力强的外来树种,它们与乡土树种融为一体,力求达到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几年来,虽然在园林生态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生态省建设综合示范市的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比如说乡土树种和速生树种的运用还偏少;乔木树种的栽植相对偏少;地方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利于绿化成果的保护等等。今后我们将在这几方面加以重视,积极宣传发动广大市民参与绿化,提高市民爱绿、护绿意识,充分发挥行业职能,为我市的生态建设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00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版权所有 六安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管理登陆】
地 址:六安市梅山中路滨河公园 电 话:0564-3325667 传 真:0564-3325667 皖ICP备08006178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